Ian Perkins 將擔任 2017 年 Young Lions 評審

(2016.12.7)由於今(2017)年度 Young Lions 作品報名踴躍,作品的量與質超乎預期,Young Lions 主辦單位決定邀請第三位評審分攤評審工作,以確保所有選手的作品都能經評審細心審查。並邀請由台灣竹北接全球專案,並曾於 2015 年擔任 Spikes Asia 亞洲創意節評審的 斐伊恩 Ian Perkins 擔任 2017 年 Young Lions 第三位評審。Ian 的簡介如下:

ianperkins_4

斐伊恩 Ian Perkins ECD 執行創意總監
Name & Name 2014 Spikes Asia 設計獎評審

Ian 的簡介讀起來好像全球知名廣告公司排行榜。他從英國跟全球最著名的創意廣告公司 BBH 出發,然後加入全球最老牌的平面設計公司之一,紐約的 Chermayeff & Geismar(現名 Chermayeff & Geismar & Haviv )。

在 2004 年出版的 Infiltrate | The Front Lines of the New York Design Scene 一書中,Ian Perkins 也是書中由當時國際平面設計師聯盟(AGI)美國總會主席 Alexander Gelman 挑選的 23 位入選的前衛設計家或工作室之一。(當時同時入選本書的還有著名平面設計師 Stefan Sagmister)。

這段期間 Ian 為紐約攝影師Anita Giraldo 設計的識別系統被美國史密森尼亞博物館永久設計典藏。

Ian 隨後搬到澳洲,加入 Emery Frost。隨後是搬到新加坡重新加入 BBH。在新加坡期間,Ian 被 Campaign Asia 雜誌選為「35 位傑出年輕創意」榜。並領導 Levi’s、日本和印度 Axe 體香劑的設計,他也因此獲得 BBH 內部所選的「黑羊獎」。這也讓他被倫敦 Wieden & Kennedy 挖角,並於在倫敦期間以為《衛報》、Nokia、和 Lurpak 奶油,以及和東京 Wieden & Kennedy 合作創作的 Honda 廣告,還有與上海 Wieden & Kennedy 合作的 Nike、可口可樂與 Levi’s 廣告獲得許多獎項。

在全球眾多知名創意公司工作的經歷後,Ian 與台灣設計師 Tasha Chen 結婚後搬來台灣,並在名為「名與名」的精品創意公司領導 Google、Puma、Adidas、Nike 和可口可樂的地方性、區域性和全球性廣告。他在 2015 年獲得 Spikes Asia 亞洲創意獎選為設計獎的評審。 Ian 也是台灣創意週識別系統的設計者,和 2015 年首屆台灣創意週講師。

Ian 現由台灣竹北的工作室經營全球各地的品牌推廣專案,對於 2017 年 Taiwan Young Lions 的競賽內容與目標他已充分理解,並在忙碌的時間表中排除萬難空出三天時間以便充分審查作品。在此歡迎並感謝 Ian 加入 2017 年 Taiwan Young Lions 評審行列。

 

Ian Perkins’ CV reads like a who’s who of creative agencies. Beginning at Bartle Bogle Hegarty London, Ian then joined one of the world’s original graphics companies – Chermayeff & Geismar, New York. Ian was selected as a top graphic designer in New York by the American 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le President, and Ian’s work was added to the Smithsonian design collection in USA. A move to Australia at Emery Frost was followed by joining Bartle Bogle Hegarty Singapore, where Ian was named “1 of 35 advertising young guns” by Campaign Asia and led creative for Levi’s, Axe Japan and Axe India, work which won BBH’s “Black Sheep Award” for best work of the network. Snatched up by Weiden & Kennedy London, Ian returned to England and won multiple pitches and awards for the Guardian, Nokia, and Lurpak and collaborated with Weiden & Kennedy Tokyo for Honda, and finally Weiden & Kennedy Shanghai, to Creative Direct on Nike, Coca-Cola and Levi’s.

Ian brings his skills for winning creative and effectiveness awards in advertising and design to boutique agency Name and Name in Taiwan, leading  global, regional and local projects for Google, Puma, Adidas, Nike and Coca-Cola.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